.

从姓氏遗传看湖广填四川的印记基因看历

陕西治疗白癜风医院 http://www.zherpaint.com/m/
说起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移事件,湖广填四川是绝对绕不开的。历史上,湖广填四川发生过两次。第一次:元朝末年,出身于天完红巾军的湖北人明玉珍入蜀建立大夏国,随迁的乡亲父老有数十万。明代初年四川又有以麻城孝感乡为集散地的鄂东、江西等地的移民。这也使得「麻城孝感乡」成为众多川渝人魂牵梦绕的根亲地。第二次:清代康乾年间的湖广填四川,这次移民对四川影响更大,可以说真正奠定了当代川渝人的结构。据《蜀故》记载,这一阶段移民以湖南、广东(客家)、福建(客家)、湖北、陕西、贵州等省人为多。这些移民很多已经融入四川的习俗,但是至今还有许多仍保留了家乡的方言,例如成都市金堂县就有约二三十万操宝佬倌话(湖南邵阳地区的湘方言)的居民,除此之外还有闽南语方言岛、永州话方言岛,而成都几乎所有区县都有粤东客家方言岛,以东山片区最集中。地方志对此的记载也比较丰富。同治年间《成都县志》载,移民「多粤东、湖广两省人」。道光《德阳县志》、光绪《新繁县乡土志》、民国《郫县志》《灌县志》《双流县志》《简阳县志》等各地地方志对移民来源地均有提及,移民以湖广、粤东(客家)居多,次为福建、江西、陕西、贵州等省。从《蜀故》记载看,湖南省移民数量可能最多。民国《金堂县续志》还给出了各省移民的具体比例:「楚省籍约占百分之三十七,粤省籍约占百分之二十八,闽省籍约占百分之十五,其余各省籍约占百分之二十。」这样的事件到底给今天的四川留下了哪些「印记」呢?我们不妨从姓氏和遗传(祖源)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。从姓氏看湖广填四川很多姓氏显示了四川与两湖、两广等中南、华南省份的渊源。如唐、邓、曾、钟、彭、邹等。从以上几幅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这几大姓呈现出从中南、东南向川渝地区迁徙的趋势。举例来说,钟姓是闽粤客家代表大姓,该姓实际上在湖南不多(湖南东南部也有客家方言区),湖北则更少,在四川却排到了第30名(年四川户籍人口:钟姓人,第30名),四川若干地区还能排在前20。钟姓在重庆相对偏少(年左右排第44名),这与「土广东人」(即粤北客家)在重庆较少相对应。因此钟姓是「土广东人」填四川的一个重要代表姓氏。同时,我们必须注意,明初「麻城孝感乡」移民在现今的川渝人口中已不占主导,一个原因是这部分人本身在明代四川人口中只占一部分,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移民的比例被清代以湖南、闽粤(客家)为代表的移民集团所稀释。从遗传(祖源)看湖广填四川1.部分父系单倍群在中国的分布部分父系单倍群的分布也可以表明,川渝与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江西等省有高度共享的遗传结构,而华东(特指苏浙沪皖)与这些省份共享度就很低。例如:O-F(不含Y)。这是一个约年的父系支系(即所有该支系的男性拥有共同的年前的男性祖先)。这个支系在湖南特别集中,能占6%,刘姓又占比很高,可能对应了历史上汉景帝及其儿子长沙王的后代。O-F(不含Y)在南方的分布规律是湖南大部以及江西吉安最集中,重庆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其他地区次之,具体而言,四川比例又不如重庆。这可能与明清湖南移民在川渝的分布有很大关系。重庆距离湖南最近,湖南移民捷足先登,而四川除了湖南移民外,还有比例不低的闽粤(客家)、陕西等地移民,而闽粤陕西移民在重庆则偏少。再如O-F,这是一个共同祖先在年前的父系单倍群,湖南、江西、广东高频,在川渝的分布也是重庆多于四川。而该支系在浙江、安徽、江苏就很少,不比北方省份高到哪里。2.通过家族溯源进行分析我们还找到了几个明显能反映湖南、广东等地人口向川渝地区迁徙的家族案例。代表案例1:零陵蒋氏家族。该家族是反映湘南永州(零陵)人清代填四川的典型。蒋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有2个高频地带,一个是湖南、重庆、四川、广西,大体以永州为中心;另一为江浙地区,大体以宜兴为中心。通过对23魔方祖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后发现,湖南、广西、湖北、西南诸省的蒋姓样本中,N-M这一类型高达11.8%,为唯一占比超过10%且表现出显著突出的类型。且这些N-M蒋姓在永州最集中。选取湖南、重庆、四川、湖北等多个省份的7例N-M检测,构建的谱系树如下(另有一例非蒋姓四川样本也属于这个家族)。如图所示,该蒋姓家族共同祖先约在年前,即共享MF等突变,在东汉后期爆发强烈。23魔方芯片2.0及2.1尚未设计MF及其等价位点,但设计了上游的SK。而对SK的分布统计如下:湖南(0.95%)、四川(0.66%)、重庆(0.65%)、广西(0.47%,集中于桂林)、云南(0.21%)、贵州(0.18%)、湖北(0.07%),其余省份较少。而具体到地级市,该家族在永州(零陵)占比高达4.70%。最值得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ysty/6993.html